具體原因是輕鋼別墅擴張網(wǎng)用的鍍鋅鋼板即使在鍍鋅層有損壞的情況下也能對鐵形成陰極保護,防止進一步腐蝕。只可惜化學忘的差不多了。不多談。但只是輕鋼的耐久性是沒問題的。再者,輕鋼房屋在國內不流行,只是現(xiàn)階段的現(xiàn)象,過不了多久就會普及起來的。實在是想不出輕鋼不火的理由。萬科在一次會議上曾經提到裝配式住宅不火的一個很重要原因,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過的。“我國研發(fā)裝配式住宅始于1959年。20世紀60至70年代,借鑒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經驗,裝配式住宅大力發(fā)展了起來。至20 世紀70年代末期,北京裝配式建筑比例已達30%,上海達50%。至20世紀80年代末,裝配式住宅大幅度萎縮,退出人們的視線。由于六七十年代的大板房在使用功能、結構安全上存在諸多問題。同時由于城市交通和運輸網(wǎng)絡不健全、廉價的農民工取代了產業(yè)工人,使得工業(yè)化住宅的經濟性和裝配式優(yōu)勢未得到體現(xiàn)。因此到20世紀80年代末在房屋建筑領域已大幅度萎縮,且在未來的20年中,再未有任何發(fā)展!边@里面提到的問題我理解就是,輕鋼房屋需要有一定技術的工人,而現(xiàn)在農民工太廉價,建設商為了降低成本,只能選擇技術門檻低的混凝土結構。國內早已經開始推廣輕鋼結構了,目前正是風起云涌的時候。從政府部門,像住宅產業(yè)化促進中心,以及國內的企業(yè),像北新建材,還有民間建筑事務所,都在努力推廣。北新建材聯(lián)合日本新日鐵成立了北新房屋公司。知道的就有在連云港大量推廣。
比起凝土房屋輕鋼房的成本比較低,塑形多樣,建筑速度快,環(huán)保。 樓層承重小。 澳洲目前多數(shù)的單元房都已經在采用此技術了。 施工方面,所謂的”技術工人“并沒有樓上說的那么難找,澳洲有很多華人,都是半路出家,打出一片天下的。(我在國內做的是IT,是金融,...) 而澳洲本地人,也喜歡自己DIY,可見施工并不難。難以在國內實施,可能有以下原因: 成本太高:是指在市場目前沒有大批量需求的情況下,在中國的成本可能會比較高。工具太貴:我個人的工具:無線電槍+鐳射+火槍+汽槍+其他(做架子工的標配)已經過RMB萬元。 居住方面,隔音隔熱的實際效果可能由于操作問題,不如傳統(tǒng)的混凝土房屋。而且用手敲擊墻體時,會有”空空“的聲音。而且一般墻體都是13mm的石膏板,一打就碎,有失安全感。鋪隔熱棉時不能直接用手直接接觸,也必須要戴口罩。( @月貝凡 提供的圖片中,施工人員似乎沒有戴口罩,善意提醒一下,長期這樣,肺部會有問題的)這都是國人的大忌。為了不影響銷售,開發(fā)商當然不會貿然使用輕鋼技術。但是我相信隨著國人對這項技術的認識,在未來的中國必然會普及開來。
輕鋼別墅擴張網(wǎng)優(yōu)點
結構性能好,輕質高強,抗震性能佳
鋼材可回收,比砌體、混凝土更節(jié)能環(huán)保
工廠加工,質量有保證
自重輕,基礎造價低
現(xiàn)場工期短
現(xiàn)場基本沒有濕作業(yè),不會產生粉塵、污水等污染
結構構件截面小,柱子很細,墻很薄,建筑使用面積大
缺點(有些叫缺點不太確切,應該叫目前不適合國內市場的原因)
需要熟練技術工人安裝
造價可能略貴
嚴重依賴產業(yè)配套,比如預制墻板、屋面板、墻體內填保溫材料、防火材料。國內現(xiàn)在流行的混凝土、砌體結構形式,墻體基本為現(xiàn)場濕法砌筑,而輕鋼結構需要干法預制墻板。
需要內裝修材料、裝置、方法的配套,比如把熱水器、空調、畫框安裝到預制墻板上的方法和現(xiàn)在安裝在砌體墻上的方法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再比如壓型鋼板樓面的防水做法、隔音做法等。
需要定期檢修維護,因為鋼材的耐久性還是不如混凝土,不像混凝土那么“潑辣”
1. 普通鋼結構可能存在抗火性較差的缺點
2. 國外裝配式建筑或者輕鋼結構之所以有賣點,大致是因為其成本(包括人工,工期等)相對底,我認為如果企業(yè)要推動一項新技術,必然需要該技術帶來利益或潛在的未來的利益。 而國內與國外的工程成本構成有很大區(qū)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較低(其中也包含health&safety的部分)所以國外采用在工廠生產,運輸?shù)焦さ,現(xiàn)場組裝的綜合成本,由于人員的減少以及強大的工業(yè)基礎,使得建筑成本降低。而國內人力相對便宜,減少人工作業(yè)而改用工廠生產+運輸(高速收費你懂的)成本反而有可能增高。(當然也有人員技術的問題)但是從規(guī)模經濟的角度如果幾個大開發(fā)商,以及政府的廉租房項目都可以依據(jù)一個標準化,模型化的作業(yè)流程應該可以減小成本
3.d和zf目前應該還不希望大量農民工下崗,同理的是農業(yè)機械化在我國也不是發(fā)展很快,私以為是維穩(wěn)需要。但是寫論文的時候貌似看到過北京現(xiàn)在對新型建筑有補貼,送面積什么的貌似
4. 積極展望還有一點是,這種建筑形式會極大的縮減工地所占面積和提高工程管理尤其是工期管理的效率,在大型城市建筑基本滿載和國內工程管理觀念提升的情況下,未來還是可以看好的。